时间:2022-10-22 22:28:41 | 浏览:310
作 者丨张赛男
编 辑丨朱益民
图 源丨图虫
新能源企业三季度业绩预告报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注到,10月13日晚间,隆基绿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99.SH)、容百科技(688005.SH)等多家沪市新能源企业纷纷预告三季度业绩增长,新能源核心赛道仍然势头不减。
三季报预告亮眼
图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长,单晶硅片及组件龙头公司隆基绿能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据其披露,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至874亿元,同比增长54%至56%;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至112亿元,同比增长40%至48%。
图/企查查信息显示,隆基绿能最大持股股东是李振国,持股比例为14.08%,此外十大股东里还出现多名自然人身影,包括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陈发树。图片来源:企查查
光伏组件龙头天合光能业绩增长势头同样强劲。公司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03,344.78万元到248,532.51万元,同比增加75.85%到114.92%。
不仅是组件龙头表现强劲,细分行业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光伏设备领域,硅片切割设备龙头高测股份(688556.SH)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0,000.00万元到44,000.00万元,同比增加258.66%到294.53%。
串焊机制造龙头奥特维(688516.SH)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6,864.07万元至47,406.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74%至108.12%。
光伏微型逆变器制造企业禾迈股份(688032.SH)披露,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4,485.00万元至36,300.00万元,同比增加183.59%至198.52%。
多家光伏企业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下游需求旺盛。中电联统计称,2022年8月新增装机6.74GW,同比增长64%,2022年1-8月累计光伏新增发电容量44.47GW,同比增长102%。
奥特维表示,前三季度,受益于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公司订单充足且快速增长。禾迈股份称,公司微型逆变器及监控设备市场需求旺盛,下游客户订单充足,公司逐步爬坡扩产以满足海外订单的需求,实现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增加。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5.5万辆和70.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0%和93.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27.1%。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领域一片火热。
三元正极材料龙头容百科技披露,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88,000.00万元到95,000.00万元,同比增长60.37%到73.12%。另一家正极材料龙头长远锂科(688779.SH)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08,000万元到114,000万元,同比增长121.78%到134.10%。公司表示,下游客户对公司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分析指出,三元材料涨价氛围浓烈,国庆节后涨价基本达成共识。9月份在下游主流电池企业补库、备货需求的持续带动下,6、8系材料整体产销表现亮眼,带动三元产量环比增幅突破10%,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
扩产积极研发加码
不仅财务数据亮眼,从头部企业的情况看,其市场地位和出货优势也继续保持。与此同时,科创板一批新能源行业龙头上市后经营稳健、积极扩产、努力研发,为更大的突破“蓄力”。
硅料龙头企业大全能源(688303.SH)披露,其刚与双良节能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大额销售订单,合同约定,2022年至2027年双良硅材料预计向大全能源采购多晶硅料共15.53万吨,按照PV InfoLink最新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30万元/吨(含税)测算,预计采购金额高达470.56亿元。
根据公开信息,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上半年全球出货量分列第一、第二,分别达到18.21GW、18.05GW。容百科技上半年出货量约3.5万吨,同比增长超过70%,保持第一位,公司最新披露信息显示,今年9月出货量突破万吨,成为全球首家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单月销量超万吨的企业。
长远锂科、振华新材(688707.SH)、厦钨新能(688778.SH)等多家科创板正极材料公司出货量也稳居行业前列。
优势保持不易,扩产和研发有望成为企业后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光伏行业中电池转换效率是衡量光伏组件制造企业研发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根据晶科能源最新披露消息,其自主研发的182N型高效单晶硅电池(TOPCon)转化效率经中国计量科学院第三方测试认证,全面积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6.1%,再次创造了182及以上尺寸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TOPCon)电池转化效率新的世界纪录,进一步提升公司N型组件产品Tiger Neo的市场竞争力。此前,天合光能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n型单晶硅i-TOPCon电池效率新的世界纪录。
与此同时,多家新能源企业正在积极扩产。天合光能前期披露拟在西宁建设年产30万吨工业硅、年产15万吨高纯多晶硅、年产35GW单晶硅、年产10GW切片、年产10GW电池、年产10GW组件以及15GW组件辅材生产线。
高测股份“光伏大硅片研发中心及智能制造示范基地项目”、“乐山20GW光伏大硅片及配套项目(一期6GW)”及“建湖(一期)10GW光伏大硅片项目”已顺利建设完成,并在当年度实现业绩贡献,目前公司硅片切割加工服务业务总规模已达21GW。
锂电正极材料龙头容百科技在湖北、贵州、韩国忠州等多地进行产能布局,已披露的正极材料产能累计超过16万吨,公司也是首家在海外建成并投产高镍正极工厂的中国企业,预计2022年底实现正极25万吨/年产能、前驱体9.6万吨/年产能。
E N D
本期编辑 江佩佩 实习生 吴梓楹
延续昨日弱势,光伏方向今日再度杀跌,隆基绿能早盘大跌6%,天合光能大跌11%,晶澳科技、皖维高新、大族激光均出现明显跳水。除光伏赛道外,新能源车细分板块也杀跌明显,TOPCON电池领跌两市,江淮汽车大跌8%。从市场角度看,这些个股近期都呈现
日前,“奇瑞新能源或将于今年第四季度登陆科创板,在上市之前或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消息占据各大媒体头条。从更名,到改变市场期限和市场主体,今年以来,奇瑞新能源的一系列操作,被视为其“借壳”失败后,转向科创板再谋上市的前奏。7月5日,奇瑞新能源
[资讯-牛车网]牛车网产经讯一直以来,奇瑞集团对奇瑞新能源都寄予着厚望,希望能独立出来成立股份公司。早在2016年奇瑞新能源就曾计划“借壳”海螺形材上市,但是因为当时的奇瑞新能源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使得奇瑞新能源错过一次上市的机会。近
本报记者 夏治斌 张家振 上海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日前,“果链巨头”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002475.SZ)发布的一纸公告,将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和奇瑞新能源汽车等奇瑞系公司推向了大众的关注视野之中。公告显示,立讯
蓝鲸汽车 李国安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唯一还没有上市的大型自主品牌企业,奇瑞汽车主营业务上市前景变得更加明晰,同时其旗下非主营业务如变速箱制造、新能源汽车、汽车金融等业务分板块上市计划正在有序推进。2月23日,奇瑞在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举行了奇
“嫁”给海螺型材,从表面数据上看,奇瑞新能源虽然溢价不少,但实际上,虽然海螺型材摊子铺的大,作为传统建材业的海螺型材,日子并不好过,摊子逐渐在萎缩。反观奇瑞新能源,虽然宣传不多,但在新能源销售排名中已经崭露头角。2015年奇瑞销售新能源汽车
作者:微温审校:一条辉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6月28日,奇瑞新能源新款小蚂蚁上市发布会后,奇瑞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郑天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现上市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这不是奇瑞新能源第一次喊出这样的口号,早在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廖维 据媒体报道,近日,奇瑞汽车股东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芜湖建投”)发布了《债券2020年年度报告》,其中提及奇瑞汽车2020年详细营收业绩数据的部分引起关注。据悉,报告显示,奇瑞汽车2020年营业收入达
每经记者 陆佳丽 每经编辑 杨 翼自奇瑞整体出售传闻被官方否决后,奇瑞要“分拆出售”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消息又再度刷屏。10月17日,有媒体报道,“奇瑞虽然不会被整体出售,但旗下的品牌将拆分来卖。目前凯翼正在和五粮液谈判,奇瑞股份则要引进‘战略
本报记者龚梦泽随着科创板概念持续升温以及奇瑞新能源公司近期更名,奇瑞新能源谋求登陆科创板一事成为市场广泛的焦点。近日,有奇瑞新能源高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独家回应,奇瑞新能源的确正在筹备登陆科创板,并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上会。“希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