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4 15:23:34 | 浏览:532
来源:经济日报
最近,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新闻颇受关注。
先是东风岚图FREE首次登陆北欧;接着比亚迪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并表示将与欧洲经销商集团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蔚来汽车则宣布在匈牙利投资建设旗下首个海外工厂,计划于9月投入运营;中国五菱的首款新能源全球车Air ev随后也在印尼下线。不少人认为,这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加速“出海”的重要信号。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加速,一方面源于我国新能源整车技术实力的提升。无论是产品外观、内饰、续航里程、环境适应性,还是整车性能、质量、能耗、智能化应用,当前我国新能源整车都处于国际领跑水平。敢于出口到德国、日本等汽车发达国家和汽车工业强国,不仅需要品牌的自信,更需要产品实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外部环境也为中国品牌发力欧洲市场提供了机遇。为实现“减碳”目标,近年来欧洲多国政府陆续公布碳排放目标,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比如,挪威推出多项支持电动化转型的政策,包括对电动车免征25%的增值税、免征进口关税、免征养路税;德国则将新能源补贴延长至2025年,进一步激活了新能源汽车市场。
汽车是一个高度全球化的竞争行业。进军海外市场、参与全球竞争是检验一个汽车品牌是否国际化的重要标准。奔驰、宝马、大众、丰田等国际汽车巨头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能有今天的行业地位,也都是在本土市场之外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结果。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加快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我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的优势也为中国汽车品牌出口打开了“第二增长曲线”。
不过,从过往经验来看,汽车“出海”并不容易,特别是到欧美发达国家。海上既有风景,也有风浪。与一般商品不同,汽车产品价值高,使用场景复杂,生命周期长,在强调性能、价格、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和售后服务体系保障。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补能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尤为重要。如果没有相当实力的底气和系统谋划,很有可能翻船。反思过去传统燃油车出口遇到的坑,除了产品竞争力不够外,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配套服务跟不上,结果导致品牌在海外的形象和口碑不佳。而长城汽车出口被海外经销商诈骗,损失惨重的教训,更是深刻。
因此,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出海”要有大格局。进入海外市场之前,应当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细分消费市场,熟悉当地法律法规、文化背景、气候背景、消费习惯,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同时延伸售后服务,包括个性化服务,从而形成自己的海外开发战略。心中更要有数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出海,不是去收割市场,而是去实现自己的使命和愿景,一定要为当地创造就业、带来技术、培养人才、繁荣地方经济,一定要融入当地社区,为社区作贡献。只有胸怀大格局,才能形成大品牌,真正实现全球化。
避免海外“内耗”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应有的格局。过去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发现一个不错的市场就一窝蜂地上,通过价格战把蓝海拼成红海。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价格竞争通常不是最主要手段,而是通过知识产权、差异化服务、个性化服务等提高自己的市场地位,例如品牌、授权经营、特许经营。这提醒我们,自主品牌新能源企业没必要一窝蜂地涌入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既加剧当地市场供求不平衡状况,也损害各自的利益。
还需指出的是,当前一些弱势品牌也没必要急着“出海”,为“出海”而“出海”。国内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车型在国内市场月销不过千辆,拼不过竞争对手,指望到国外就能咸鱼翻身,岂不是笑谈。自主品牌即使到海外发展,前提还是要在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内、国际市场是相通的,国内国际市场的差别只是造型、配置和消费习惯的差别,好车的本质是相同的。不管怎么说,眼下中国汽车市场是世界最大的市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们也不能“不把豆包当干粮”,把最大的市场拱手让人,自己辛辛苦苦到海外去开拓,还未必有胜算。(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商用车整体及新能源市场规模变化趋势(万台)然而, 在整体市场走弱的背景下,受到政策和创新模式的共同推动,新能源商用车依然保持了强劲。此外, 2022年的疫情发酵更是使得行业陷入谷底。商用车市场经历了持续增长后,随着国六切换完成迎来周期性下滑。
汽车行业正经历大变革,那些抓住了新能源趋势的车企,往往能够在这个时代创造市场佳绩。在国外,特斯拉是电动汽车行业的领头羊,而在国内,比亚迪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新能源汽车之王。据CNMO了解,近日有机构公布了二季度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情况,结果在纯
电动化已经成为大势所驱,不仅催生出一批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也纷纷加快布局,不过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也引发了很多争论,比如"里程焦虑",人们半路因电量不足而抛锚,更还害怕低电量时找不到充电桩,尤其是在冬季,还要面对续航缩水,近日,国内知名第
日前,“奇瑞新能源或将于今年第四季度登陆科创板,在上市之前或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消息占据各大媒体头条。从更名,到改变市场期限和市场主体,今年以来,奇瑞新能源的一系列操作,被视为其“借壳”失败后,转向科创板再谋上市的前奏。7月5日,奇瑞新能源
[资讯-牛车网]牛车网产经讯一直以来,奇瑞集团对奇瑞新能源都寄予着厚望,希望能独立出来成立股份公司。早在2016年奇瑞新能源就曾计划“借壳”海螺形材上市,但是因为当时的奇瑞新能源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使得奇瑞新能源错过一次上市的机会。近
本报记者 夏治斌 张家振 上海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日前,“果链巨头”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002475.SZ)发布的一纸公告,将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和奇瑞新能源汽车等奇瑞系公司推向了大众的关注视野之中。公告显示,立讯
蓝鲸汽车 李国安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唯一还没有上市的大型自主品牌企业,奇瑞汽车主营业务上市前景变得更加明晰,同时其旗下非主营业务如变速箱制造、新能源汽车、汽车金融等业务分板块上市计划正在有序推进。2月23日,奇瑞在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举行了奇
“嫁”给海螺型材,从表面数据上看,奇瑞新能源虽然溢价不少,但实际上,虽然海螺型材摊子铺的大,作为传统建材业的海螺型材,日子并不好过,摊子逐渐在萎缩。反观奇瑞新能源,虽然宣传不多,但在新能源销售排名中已经崭露头角。2015年奇瑞销售新能源汽车
作者:微温审校:一条辉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6月28日,奇瑞新能源新款小蚂蚁上市发布会后,奇瑞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郑天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现上市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这不是奇瑞新能源第一次喊出这样的口号,早在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廖维 据媒体报道,近日,奇瑞汽车股东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芜湖建投”)发布了《债券2020年年度报告》,其中提及奇瑞汽车2020年详细营收业绩数据的部分引起关注。据悉,报告显示,奇瑞汽车2020年营业收入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