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4 15:24:46 | 浏览:706
来源:【汽车纵横全媒体】
6月车市强势回暖,新能源销量再创新高。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跨过千万辆大关,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不再小众。未来,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燃油车的替代产品,快速增长趋势还将持续。
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创新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0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新能源汽车产销再创新高,市场占有率达到23.8%,延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比重达到24.0%,中国品牌乘用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已达40%。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尽管也受疫情影响,但各企业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品,供应链资源优先向新能源汽车集中,从目前发展态势来看,整体产销完成情况超出预期。(见图表1)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
从月度销量走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走出今年4月份的较低值,6月产销表现更是好于历史同期,以59.6万辆的月度销量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点。分析认为,6月份车市出现超预期增长,与各地出台的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等政策密切相关。(见图表2)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6月份获得如此好的表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一段时间的涨价潮对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影响并不大。业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模式是订单销售,目前各车企还有较多涨价前的订单待消化,再加上6月各地促销政策的推动,造成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火爆;二是现阶段油价高企,反衬出新能源汽车的低成本优势更加明显,消费者在购车时会更多地考虑更省油的插混产品;三是新能源汽车用户更年轻化,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小幅涨价不影响其购买热情。
但中长期来看,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压力依然较大。自2022年2月份以来,受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产业链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新能源汽车销售价格被迫上调,车企生产端和市场消费端都承受了很大消化成本的压力,也必然会导致产品结构的调整。但与此同时,国内外锂资源产能将陆续提升,预计未来动力电池及原材料价格将回归理性。
综合对全年汽车市场的判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22年我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2700万辆,同比增长3%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550万辆,同比增长56%以上,并将于今年提前完成国家制定的“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比20%”的销量目标。
市场下沉提升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2022年6月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为23.84%,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为25.60%。值得关注的是,中国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不断攀升,2022年6月份高达43.66%,占比稳超四成;1-6月则为40.30%,远远高于市场整体水平。(见图表3)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期汽车整体市场销量)
国内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购买意愿的增强,直接体现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新能源汽车在所有汽车中的占比)的不断提升上。历史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上半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从1%快速提升到5%;从2019年下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受行业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新能源汽车增长出现短暂停滞;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行业又走上增长快车道。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上半年的渗透率已高达21.6%。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曾表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是简单的一条线渐进,从1%到5%很慢,但从15%到30%很快,这和技术成熟、消费心理、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有关系。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增长不仅由于产品力和性价比持续提高,消费者的认同也至关重要。消费市场下沉和消费群体年轻化,都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利好。据中汽协统计,在国内一线城市销量增长的同时,二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持续增加,市场进一步下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阶段,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是保障汽车产业平稳发展的重要途径,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规模,促进汽车消费。
政策驱动和市场驱动的双重拉动,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向好提供了坚实基础。
比亚迪高歌猛进,大众品牌大器晚成
2022年6月,从新能源乘用车整体销量分企业排名来看,比亚迪仍然暴涨,以13.38万辆高居榜首,涨幅高达两倍之多;特斯拉6月销量猛增至7.89万辆(含出口968辆),排名第二;五菱销量为4.99万辆,排名第三;本土新势力小鹏汽车进入TOP10;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也罕见地进入TOP10,其月销量首次超过万辆,并创下月度销量历史新高(值得关注的是,一汽-大众旗下新能源车型6月份也销售了1.22万辆)。整体来看,前十家新能源企业合计销量占比为71.0%,集中度较高。
从细分市场来看,在纯电动领域,特斯拉重回纯电动领域榜首;比亚迪销量中的6.95万辆为纯电动,排名第二;五菱4.99万辆均为纯电动,排名第三;广汽乘用车得益于Aion S和Aion Y双车发力,劲销2.41万辆升至第四;本土新势力小鹏和哪吒进入纯电领域前十,销量均超过万辆。
在插电混动领域,比亚迪在宋/汉/秦等多款PHEV拉动下,6月份插混销量为6.42万辆,高居该类别榜首;新势力理想汽车继续过万辆,以1.30万辆居第二位;吉利得益于新车帝豪L雷神Hi•X拉动,升至第三;赛力斯问界M5畅销势头仍然不减,排名第四,因此小康股份趁热打铁,拟将公司中文名称由“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见图表4)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注:新能源数据包含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东风含岚图,吉利含极氪/睿蓝,上汽含飞凡/智己)
2022年6月,分单一车型贡献度来看,在TOP10企业中,本企业销量占比超过10%的主力车型数量普遍扩充;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大众分别为4款;广汽、奇瑞、上汽乘用车、小鹏旗下走量车型均为3款,产品线布局越来越均衡。
本月销量过万车型共有13款,其中7款为比亚迪旗下车型;特斯拉Model Y超过宏光MINIEV,以5.26万辆排名单一车型第一;宏光MINIEV则为4.62万辆,排名第二;此外,理想ONE、Aion Y、奔奔E-Star等也超过万辆。(见图表5)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注:蓝色柱子为插电式混合动力,其他均为纯电动)
2022年6月,分单一车型销量来看,纯电动乘用车TOP10中,A0级和A00级小微型纯电动车共计4款,有所收缩;A级为3款;B级和C级共占3款。同时,插电混动乘用车的车型级别分布有所变化,由于比亚迪多款车型强势跻身TOP10,使得A级紧凑型车仍高达5款;另外B级和C级车型共占了5款;TOP10中有一半是比亚迪旗下的插混车型,形成一家独大之势。
造车新势力异军突起
据来自保监会机动车交强险的上险数显示,2022年6月,23家造车新势力合计上险数为15.72万辆。其中,特斯拉产能恢复后大幅放量,以7.73万辆上险量一骑绝尘;本土新势力中有5家企业超万辆,小鹏以1.54万辆上险量位居本土榜首;理想、哪吒、蔚来和零跑紧随其后;恒大旗下恒驰5开始出现在上险量名单里。(注:因纳入中汽协统计数据的新势力企业不全,故在此处采用上险数以窥全貌)(见图表6)
数据来源:上险数、《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监测报告》(注:橙色条形为增程式混合动力,其他均为纯电动)
尽管新势力企业数量众多,但目前来看,排名前8位的企业就掌控了新势力中95%以上的市场份额。特斯拉、小鹏、理想、哪吒、蔚来、零跑、赛力斯(AITO)、威马这8家企业6月份合计销量为15.07万辆,在新势力中的合计占比高达95.87%。而反观其他弱势企业,大多数不足千辆,徘徊在被淘汰的边缘,国机智骏等都已不见了踪影。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作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新兴增长点,造车新势力销量同比和环比总体表现均较好。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造车新势力批发销量累计为62.3万辆,累计同比增长83.4%,在国内汽车整体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为5.2%,比上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而值得关注的是,造车新势力企业在新能源整体市场中的占比则达到了24.0%。
在下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中,随着蔚来ES7、理想L9、小鹏G9、哪吒S等重磅产品的相继入场,造车新势力的产品线也将进一步完善,考虑到新车上市的拉动效应,新势力销量持续爬坡是可以期待的。
本文来自【汽车纵横全媒体】,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延续昨日弱势,光伏方向今日再度杀跌,隆基绿能早盘大跌6%,天合光能大跌11%,晶澳科技、皖维高新、大族激光均出现明显跳水。除光伏赛道外,新能源车细分板块也杀跌明显,TOPCON电池领跌两市,江淮汽车大跌8%。从市场角度看,这些个股近期都呈现
日前,“奇瑞新能源或将于今年第四季度登陆科创板,在上市之前或引入多家战略投资者”消息占据各大媒体头条。从更名,到改变市场期限和市场主体,今年以来,奇瑞新能源的一系列操作,被视为其“借壳”失败后,转向科创板再谋上市的前奏。7月5日,奇瑞新能源
[资讯-牛车网]牛车网产经讯一直以来,奇瑞集团对奇瑞新能源都寄予着厚望,希望能独立出来成立股份公司。早在2016年奇瑞新能源就曾计划“借壳”海螺形材上市,但是因为当时的奇瑞新能源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使得奇瑞新能源错过一次上市的机会。近
本报记者 夏治斌 张家振 上海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日前,“果链巨头”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精密”,002475.SZ)发布的一纸公告,将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和奇瑞新能源汽车等奇瑞系公司推向了大众的关注视野之中。公告显示,立讯
蓝鲸汽车 李国安 作为国内汽车行业唯一还没有上市的大型自主品牌企业,奇瑞汽车主营业务上市前景变得更加明晰,同时其旗下非主营业务如变速箱制造、新能源汽车、汽车金融等业务分板块上市计划正在有序推进。2月23日,奇瑞在芜湖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举行了奇
“嫁”给海螺型材,从表面数据上看,奇瑞新能源虽然溢价不少,但实际上,虽然海螺型材摊子铺的大,作为传统建材业的海螺型材,日子并不好过,摊子逐渐在萎缩。反观奇瑞新能源,虽然宣传不多,但在新能源销售排名中已经崭露头角。2015年奇瑞销售新能源汽车
作者:微温审校:一条辉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6月28日,奇瑞新能源新款小蚂蚁上市发布会后,奇瑞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郑天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实现上市是我们最基本的目标。”这不是奇瑞新能源第一次喊出这样的口号,早在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廖维 据媒体报道,近日,奇瑞汽车股东芜湖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芜湖建投”)发布了《债券2020年年度报告》,其中提及奇瑞汽车2020年详细营收业绩数据的部分引起关注。据悉,报告显示,奇瑞汽车2020年营业收入达
每经记者 陆佳丽 每经编辑 杨 翼自奇瑞整体出售传闻被官方否决后,奇瑞要“分拆出售”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消息又再度刷屏。10月17日,有媒体报道,“奇瑞虽然不会被整体出售,但旗下的品牌将拆分来卖。目前凯翼正在和五粮液谈判,奇瑞股份则要引进‘战略
本报记者龚梦泽随着科创板概念持续升温以及奇瑞新能源公司近期更名,奇瑞新能源谋求登陆科创板一事成为市场广泛的焦点。近日,有奇瑞新能源高管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独家回应,奇瑞新能源的确正在筹备登陆科创板,并预计在今年第四季度上会。“希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