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新能源汽车的尽头,果然是“变形金刚”

2022-08-24 15:23:29 705

摘要:图源:小米各家车企纷纷入场,以后不造人形机器人,谁还好意思说自己会造汽车。从去年的CyberDog(铁蛋)到今年的CyberOne(铁大),小米一脚踏入了仿生机器人的大门。8月11日晚,雷军连续第三年发表个人年度演讲,聊到嗨处,一个挪着小碎。...

图源:小米

各家车企纷纷入场,以后不造人形机器人,谁还好意思说自己会造汽车?

从去年的CyberDog(铁蛋)到今年的CyberOne(铁大),小米一脚踏入了仿生机器人的大门。

8月11日晚,雷军连续第三年发表个人年度演讲,聊到嗨处,一个挪着小碎步的机器人上来给他献了一枝花。当晚看直播的一个朋友和我说,“不忍直视”,10年前,他在日本看到的机器人便已是这个水准。但这并不妨碍雷军对“铁大”的热情介绍:支持多达21个自由度,并能实现各自由度0.5ms级别的实时响应。

不知何时开始,车企的远望成了机器人,还得是人形的。被视为全球仿生机器人天花板的美国波士顿动力,几经易手之后,被韩国现代汽车接盘。特斯拉就更不用说了,去年还是真人扮演的机器人Tesla Bot,如今被马斯克更名为Optimus,它的中文名字大家都很熟悉——《变形金刚》中的汽车人“擎天柱”。

国内车企紧跟其后,除了小米之外,小鹏生态企业“小鹏鹏行”发布了四足机器人“小白龙”,百度则索性直接将汽车称为“机器人”,其实,百度还是保守了,它应该直接起名叫“Transformers(变形金刚)”。

此前数十年,承载了人们未来幻想的人形机器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发展并不顺利。

2021年6月,有消息称,软银集团正重整其全球机器人业务及战略,旗下颇负盛名的人形机器人Pepper已在2020年8月停止生产,而波士顿动力被谷歌转卖给软银后,最终落户韩国现代集团。

原因无他,人形机器人太贵了!

曾有消息称,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ATLAS造价接近200万美元,本田ASIMO机器人售价250万美元。CyberOne虽然还刚入门,但雷军透露,成本也已达60万~70万元人民币

机器人ATLAS

人形机器人能否成功的核心是伺服电机,一个关节就需要一个电机。一方面电机要足够多,确保每个“关节处”有强劲的动力,需要在尽可能小体积的前提下,爆发出更强劲的动能。那么,人有多少个关节?一些医学书籍告诉你,人有206块骨头,78个有明确名字的关节,但叫不上来名字的小关节,还有一两百个

根据小米的公开资料,CyberOne上肢关节电机是一枚重量仅为500g,额定输出扭矩高达30n·m的高效电机,而CyberOne髋关节主要电机瞬时峰值扭矩可达300n·m,配合自研的人形双足控制算法,从而使行走姿态更加平稳。双足机器人的关键电机价格可能是四足机器人电机的6 倍以上,而CyberOne用了20~30个电机……

另一方面,伺服电机之间的协同至关重要。想象人一样行动自如,机器人的大脑就算一刻不停地计算,也无法与人脑相媲美。人脑细胞间的互联轴突个数在百万亿到千万亿数量级,正常运转的耗能却只需20W,按照现有架构,人工智能要想达到人脑的同等算力,所需电力大概能启动一座工厂

尽管CyberOne看起来离商业化还有很远的距离,但小米也应该是不得不为之。各家车企纷纷入场,以后不造人形机器人,谁还好意思说自己会造汽车?

关于车企为何要将汽车和机器人捆绑在一起,猜想很多,但马斯克的坚定应该是不少追随者的理由。不久前的股东大会上,他再次重申,“从长远来看,Optimus机器人将比汽车更有价值,将彻底改变整个经济”。

“机器人”(robot)第一次出现在人类文字里,便是以人形出现。拥有一个人形电子伴侣,是人们在科幻小说中找到的第一个共鸣。

事实上,很多人也是适应很久之后,才承认现在的“扫地机”“机械臂”也能叫机器人。但在科学界和产业界,一直以来的主流声音是,用一个人形机器人完成与人类同等效率的任务,根本没有必要。像扫地机这种独立功能性机器人,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这种论点的依据是价格,即便“铁大”进化得很好,但要花60万元~70万元才能买回家,也不是普通家庭能承受的。你把家里所有扫地机、擦窗机等等加起来,所需成本不过只是它的零头。

但如果价格降到10万元以内呢?逐渐到来的老龄化社会,让这个选项不再那么遥不可及。

所有造车的终极目标必然是无人驾驶,无论何种技术方向,都有海量数据需要计算,对算力、数据、算法三要素在技术上的攻克,某种程度上,与机器人“大脑”的协同计算,有类同之处。

这个想法,在马斯克的一篇文章中得到了印证,“当有一天我们解决了汽车的自动驾驶问题(即现实世界的人工智能问题)后,就可以将人工智能技术推广到人形机器人身上。这将比汽车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再来看制造,汽车历来是自动化最高的行业,各种工业机器人早已被应用在产线中,而且越来越多的车企倾向于与机器人厂商联合开发。多想一点,将几个机械臂、AGV、中台控制系统等等组装在一起,会是最早期的Transformer吗?

一旦硬件、软件都趋向成熟,加上中国优质的制造业基础,规模化的市场,10万的人形机器人,不是不敢想。

据说,今年9月30日,特斯拉的Optimus将与世人见面。或许这依然是一个并不太尽如人意的机器人,但我似乎看到,飞往火星的“星舰”上坐满了Optimus

作者/IT时报记者 郝俊慧

编辑/ 郝俊慧 挨踢妹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小米 特斯拉 波士顿动力 东方IC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